10月24日,浙江树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十五期攀登计划。在秋意浓郁、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人外的青年博士们再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本次攀登计划由杨丽萍老师带来主题为《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儿童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学术报告。20世纪20年代,苏联流行大量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报道和文学作品。俄罗斯儿童文学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文学现象。儿童才是受众主体这一意识的觉醒使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能够充分考虑其阅读需求。这一时期俄罗斯儿童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一战后俄罗斯对欧洲的失望及转向东方的结果,是中俄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进一步发展的能动反映,同时也是对已有的中国形象的继承与重塑。
杨丽萍老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在俄罗斯兴起的欧亚主义思潮,俄罗斯的思想家们对于自身文化的探索在欧亚主义流派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东方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新审视。中俄两国的友谊也反映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和 “同路人”作家不再描写安静的中国姑娘和英明的统治者,而是描写劳苦大众和压迫者,描写城市和乡村生活,描写鲜活的近代民族文化。俄罗斯儿童作家不光延续着以往俄罗斯文学作品对中国茶和陶瓷的赞美,他们在欣赏文化之美的同时更侧重于对于劳动的肯定以及对于中国智慧的赞扬。这些作家以真实的艺术形象揭示着中国存在的矛盾,从而着重描写中国人民走向新生活的积极状态,其中更是塑造出了新的理想英雄形象。
本次攀登计划的受邀点评人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玉宝。刘老师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成员,《俄罗斯文艺》杂志编委,吉林省外语学会俄语分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历史、俄罗斯文化、俄汉-汉俄翻译。
此次刘玉宝老师以线上形式参会。在点评之初,刘老师指出了此次报告题目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认为该主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就报告主题做了简要分析。与此同时,他分享了学术写作的几点经验。他认为,好的题目就是成功了一半,全文要紧扣主题展开,注意表述的逻辑性。
最后,刘老师高度肯定了人外学院举办攀登计划活动的创新性,是对青年教师的学术支持。
与会老师就如何做好翻译工作向刘玉宝老师提问。同时也讨论了为何在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没有翻译中国儿童文学的问题。青年老师们讨论问题的兴致高昂。
报告会的最后,人外学院李剑亮院长做了总结,就如何进一步研究俄罗斯作家与欧亚主义学者之间的关系、态度提出了建议。与此同时,李院长肯定了从史料出发做研究,脚踏实地收集材料的研究方法,希望与会的老师在今后做科研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在轻松愉悦的时光中,第十五期攀登计划顺利举办。每个月的相约,使人外的青年博士们相知相识,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