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为响应学校第十七届省部级课题报告月活动,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以学术攀登计划为平台邀请林家骊和张美平两位教授作关于国社科课题的报告。
首先,林家骊教授做了题为《谈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沈约诗文编年笺证>》的报告。沈约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文人,在文学、音韵学、史学等领域均有突出成就,人称“一代辞宗”。他和王融、周颙等提倡区分四声、避免八病的声律论,运用当时发达的音韵学说到诗歌创作方面,对中国古代格律诗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今存《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课题以沈约的400多首篇诗文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沈约诗文文本、诗文创作、诗文创作背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林教授在介绍项目的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申报国社科项目的经验,指出填写活页和申请表时的注意事项。他认为,文献综述很关键,需要将资料整理齐全,分类进行综述,在有条理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点名自己所作研究的特点。此外,将文献考证与史实考证相结合,关注有价值的新的文献资料。
随后,张美平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主题为《谈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傅兰雅与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报告。该课题在借鉴、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英籍人士傅兰雅在中国近代新式外语学堂、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上海格致书院等传输西洋学术的机构里长达35年(1861—1896)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梳理,首次对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傅兰雅在华外语教育历程进行全景呈现,揭示其在中国外语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对其有一个客观、系统、全面的认识。
张教授以课题为例,简述了自己课题的几个特点:1)跨学科的视野,在课题内容和课题组成员上均体现出跨学科的研究特点;2)与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国内目前较少,课题具有独特性,有充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3)新的史料,新的发现,提出新外语教育观。他认为,善于发现,不怕辛苦,坚持做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青年老师们的困惑也在一点点解开,每一次与前辈的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对已有学术道路的纠正,亦是对未来发展规划的设计。相信每一步的成长都会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