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导师进书院|失控的巴别塔?王金鹏博士与学生共话AI时代的文明重构
来源: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5/03/27 点击量:

3月25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职研究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王金鹏受邀走进浙江树人学院,为学生开展了一场《失控的巴别塔?当AI开始用人类的语言重构世界》的主题演讲。作为谦贞工作室创始人,王金鹏博士以“上帝视角”解读AI发展前沿,带领师生探索人机协同的未来图景。

本次活动是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与书院联动合作育人的重要举措,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导师,分享前沿理论知识,实现跨学科资源共享。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与书院将进一步深入协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

                                             王金鹏博士讲座现场

在这场充满科技哲思的讲座中,王金鹏博士通过“巴别塔”隐喻切入,指出语言作为人类文明基石的重要性。他系统梳理了AI发展的三大阶段:从机器学习的规律提取,到深度学习的感知突破,再到生成式AI的认知革命。特别强调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已实现“文本-视频对齐”,标志着AI正从工具理性迈向认知智能。

                                              王金鹏博士讲座现场

“当AI开始用人类的语言重构世界,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应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王金鹏博士以其团队开发的“乌托”AI乌托邦平台为例,介绍了数字生命在虚拟世界中如何自主社交、恋爱甚至组建家庭的场景。他透露,该平台通过记忆模块、行为规划等核心技术,已实现数字人格的动态演化,“每个用户都能创造自己的平行宇宙”。

针对AI伦理与人类优势,王金鹏博士指出人脑600万亿突触的生物复杂性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类的创造力、同理心和道德判断是AI难以复制的优势。”他特别推荐《人类简史》等著作,鼓励学生建立技术认知框架。

活动现场,王金鹏博士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当被问及“AI是否会取代人类”时,他以“乌托共创计划”为例,强调技术共享的重要性:“我们发起的工具库、提示词工坊和OC创作营,正是要打破信息壁垒,让每个人都能成为AI时代的建造者。”

“这是一次脑洞大开的思维碰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二学生张可表示,“王老师让我们看到AI不仅是代码,更是重塑文明的力量。”课后,王金鹏博士向同学们布置了“乌托AI共创计划”的实践作业,同学们可通过提示词工坊开发专属AI应用,优秀作品将获得团队技术支持。

                                          王金鹏博士及其团队为同学们答疑

此次讲座不仅搭建了产学研桥梁,更为AI时代的人才培养注入创新动能。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搭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引导学生在 AI 伦理、技术应用等维度展开深度思考,与时代接轨,培养学生们成为复合型人才。这场思想盛宴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动能,也在技术浪潮中为树人学子指明了发展方向。


文字:苏畅

图片:周文婧 叶菁


下一条:校地企携手育英才 产教融合谱新篇 ——AIGC智媒产业学院挂牌花园村“潮农共富坊”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2020 树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   联系电话:0571-88297122   邮编:310015 浙ICP备:0501555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