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解码汉乐府经典 探寻艺术本源 ——人外学院第十六期"风越"讲堂圆满举办
来源: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5/04/07 点击量:

桃粉灼灼映学苑,新柳垂金启新知。4月3日上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第十六期“风越”讲堂在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三楼会议室隆重开讲。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赵敏俐教授应邀作“《陌上桑》的生成与汉代的流行艺术”主题学术报告,为在场师生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学院副院长陶芳铭主持活动。

陶芳铭副院长对赵敏俐教授来访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表示热烈欢迎,在开场致辞中介绍赵老师的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高度评价其学术造诣,并表达了对此次讲座的期待。

作为汉乐府“双璧”之一的《陌上桑》,其艺术魅力历经两千年仍熠熠生辉。赵老师提出结合文化传统、汉代社会情况等从乐府诗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在列举关于《陌上桑》这首诗的历史记载后,以此为基础分析诗歌内涵,挖掘采桑题材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并通过罗敷的住处和打扮等细节考辨,还原汉代流行文化时尚。

赵老师还着重探讨了《陌上桑》的艺术本质,该诗是借用传统题材表现东汉时代风尚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风格轻松欢快,充满娱乐色彩。通过比较相和歌和民间歌谣的特点,揭示《陌上桑》是时尚文化的产物,是汉代的流行艺术而不是民间艺术。

在讲座结束后,赵老师与参会的师生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融洽且愉快。赵老师希望以《陌上桑》这一诗歌的分析为例,鼓励青年学者既要深潜文献,又要仰望星空,在多重证据中构建学术想象力。

本次讲座恰似春阳破晓,不仅重现了汉代艺术的璀璨星空,更指明了激活传统文学生命力的现实路径——在文本肌理中触摸历史温度,于艺术形态里探寻文化基因,为传统文学研究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

赵敏俐系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两汉诗歌研究》《先秦君子风范》《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国诗歌通史》(主编兼汉代卷作者)等。先后获得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图:闫博文


下一条:逐梦未来,“研”阵以待!——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考研动员大会暨2026考研开班仪式圆满举行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2020 树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树人街8号   联系电话:0571-88297122   邮编:310015 浙ICP备:05015558号-5